哎呀,说起这苏35啊,真是让人唏嘘不已,巴适巴适的,咱们得从头说起才行。你知道的,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,咱们先回到2013年前后,那会儿咱们的空军呀,真是“穷得叮当响”。
那会儿啊,咱们的二千多架战机里,歼7、歼8那一大堆老古董,基本上全是机械仪表,操控啥的也老土,别说超视距作战,连跟上战场的节奏都费劲。咱们那会儿,飞机都像“老古董”一样跑场,你说那个心里不是发慌啊。
再看看别人家,像美军呀,F22都服役十几年了,F18E/F都跑满了航母甲板,什么隐身啊、信息化时代都走在前头,咱们这会儿才刚啃着“硬骨头”。咱们国内的先进战机呢?
还在“闯关”呢,歼20首飞都才两年多,试飞的日子啊,真是小心翼翼的,别一不留神出点啥岔子。歼16更别提啦,2011年才刚在阎良机场露个脸,还在调试有源相控阵雷达呢,离正式服役还远着呢。
那段时间,咱们空军真心是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”,要是不搞点大动作,岂不是“空中防空空窗期”嘛。
● 买苏35,真是“无奈之举”
你说这时候俄罗斯那边正推苏35,咱们心里那个焦急啊,毕竟没啥别的选择。2014年珠海航展,俄国人还特意让苏35表演“落叶飘”和“眼镜蛇机动”,那飞行表演一气呵成,十分钟就起飞落地,故意秀它的“可靠性”。
其实咱们一眼就看出,苏35的信息化水平嘛,没啥惊艳的,跟国产的歼16、歼20比起来,差了一大截,但那会儿,也没啥选择,只能咬牙买了。
2015年签合同,24架战机,连备用发动机和维护都算上了,这笔钱差不多快20亿美元,咱们出得起啊。你知道的,当时咱们空军里,苏27、苏30那一大堆,买苏35用的还是现有的维护设备,省了不少麻烦。
毕竟呀,咱们不用重头搭建一套后勤体系,省心又省力。首批苏35在2016年底交付,直接让南部战区那“南霸天”旅激动坏了,毕竟那可是空军的精锐单位。接装当天,整个旅都热血沸腾,像打了鸡血似的。
● 苏35的“闪光点”与“尴尬症”
你瞧,这“南霸天”上手特别快,14个月就搞定了接装、训练,再到战备,创造了“中国速度”。那会儿,苏35真是风光无限,飞到南海巡航,绕岛巡航、远海护航,每次出场都能上新闻。
美国的智库都开始发文章,说它是“中国空军的远海尖刀”,那阵势,真是“牛得不行”。
但,没想到,国产战机的成长速度太快了,直接把苏35的戏份给抢了去。2017年,歼16和歼10C突然提前服役,比计划早了两年,性能还碾压苏35。你知道吧,2019年“金头盔”演习上,苏35第一次跟歼10C硬碰硬,结果那叫一个惨。
飞苏35的飞行员一出来,直说:“人家的雷达能先发现我,导弹射程还比我远,根本没辙。”
你说这苏35呀,短板真是“致命”的。它的“雪豹-E”雷达,是无源相控阵,抗干扰能力差,探测距离看着牛逼,实际上呢,啥有效距离,竟然比歼10C的有源相控阵短了50公里。导弹方面用的俄制R-77,标称射程110公里,实际操作中,也就80来公里。
反观咱们歼10C挂的霹雳15,随便就能打200多公里。现代空战最讲究的,还是超视距打击,歼10C还能“先发制人”,一边放导弹一边跑,苏35根本都还没看清楚呢,就被打得找不着北。
● 俄乌冲突,苏35的“真面目”暴露了
再说,俄乌冲突爆发,苏35的“真面目”也暴露无遗。到现在为止,俄军的苏35已经有8架被打掉,残骸照片一传出,大家才知道它的电子对抗系统,实际上是“落后”的。
欧美媒体都骂它“灾难战斗机”,之前俄方还吹牛说能“抗衡F22”,现如今看来,简直就是个笑话。
反观咱们的国产机,产能那叫一个爆炸,歼16和歼10C一年能造60多架,到2020年,数量都突破了200架。苏35那24架,根本就不够一个旅的水平,跟咱们的作战体系比起来,简直就是“甩不掉的累赘”。
更别提,它跟咱们的指挥系统、数据链都不兼容,不能用国产的数据链,不能跟空警500联动,指令传递还会有延迟。挂不了霹雳系列导弹,只能用俄制的库存弹药,效率低得很。
后来,咱们还试着给部分苏35改装国产雷达,但底子是俄式的,性能嘛,提升有限。跟歼16比,没有对地、对海的打击能力,又比不过歼20的隐身能力。歼20一隐身,苏35连发现都难,更别说对抗。
空军原本还想再买第二批苏35,但一看到性能差距,立马打消了念头。2018年最后一批交付后,就再没消息了,苏35算是中国最后一批从俄罗斯买的“主力战机”了。
如今啊,苏35还在飞,但任务早就变了。它从“主力尖刀”变成了“辅助角色”,主要在南海巡逻,发挥它那1500公里的航程优势。巡逻南海,没问题,能罩住整个海域。偶尔还给轰6K护航,主要是在没有强大威胁的地方,算个“保镖”。
它的机动性还在,近距离格斗也不差,能对付些老旧战机,算是“老当益壮”吧。
● 结尾扯点心里话
其实啊,苏35这个事儿,不能一棒子打死。它在那个特殊年代,确实起到过大作用,咱们也不能否认。要知道,2018年南海紧张那会儿,苏35天天在天上转,那威慑力,真是“巴适巴适的”。要没有它,咱们那段时间的防空压力,能大得多。
它像个“备用轮胎”,在国产机还没成熟的那阵,顶了不少。
说到底呀,这事儿也证明了咱们空军的飞跃——从完全依赖进口,到自主研发,咱们的变化太大了。现在,咱们的主力飞机是歼20、歼16、歼10C,形成了“隐身+四代半”的战斗体系,苏35呀,慢慢退到了“二线”的位置。
说实话,以后可能就成个“纪念品”了,最后退役也挺正常。
心里头咱们都知道,别骂苏35“落后”,也别觉得“浪费钱”。它毕竟是那个特殊时期的“选择”,完成了使命。也许再过几年,它会变成“飞行博物馆”的展品,或者当个“老兵”在空中绕圈。
反正啊,这个“老伙计”在咱们空军的历史上,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,那段岁月,真是“苦中作乐”也得感谢它。
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