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老年大学,你脑海里是不是还浮现着“跳广场舞的阿姨们”“搓麻将的爷爷”这样的画面?醒醒吧哥们儿,这年头的银发族早已经“卷”到你想都想不到的高度了。6月26号,阳光炙烤着大地,县影剧院门口却挤满了银发闪亮的“精神小伙”,为啥?人家是在给咱党庆生!中国共产党104岁生日这天,县委组织部党支部牵头,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年大学的“老宝贝们”齐聚一堂,一场脑洞大开的春季班汇报演出拉开帷幕。这可不是普通的文艺汇演,里面可是藏着“新孝道”、精神养老、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文章。你以为老年大学只是“养老院附送的娱乐厅”?这场秀,分分钟让你刮目相看!
“银发丹心展风采,担当作为建新功”——光听这口号,多少青年人心头一紧这届老年人卷起来,咱年轻人还有活路不?正厅级别的领导们悉数到场,气氛硬核得很,一堆权威脸,场场都是“重量级出镜”,让这场老年大学汇报演出一秒晋升“社会顶流”。有人吐槽说,这不就是走程序、凑热闹、老生常谈吗?菜还没端上全呢。舞台上,各路老师傅、大妈们各显神通,有能把《稻花香》跳成气象万千的,也有吹《我爱你中国》吹得比原唱还能打动人的。环境氛围就一个字——炸!台下观众不分年龄都乐得直搓手,“这老年大学的排面,怕是要把年轻人脸‘卷’肿了。”
说到这场演出,花头真不少。歌舞、朗诵、太极拳,甚至书法展都一锅端——爷爷奶奶们拼的不是“大妈广场舞”,而是谁更会玩生活。你看那仨优秀老师、九个优秀学员台前领奖,个个神采飞扬,气场不输小鲜肉。老年大学俨然成了大伙心目中的“网红打卡地”,刷一波存在感的还真把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做到了极致。
更绝的是,那场孝义文化宣讲、情景剧《王大妈的幸福生活》掀起了一波新孝道讨论——不只讲了家风家训,更把“精神供养”搬上台面。以前咱都以为养老就是给饭吃、给衣穿,现在的人家讲究的是能不能过日子开心、享受生活的乐趣。这下总明白了啥叫“养儿防老”也得防精神滑坡。台下的观众反应,一个劲点头你瞅瞅,我家老头子就需要这种精神“充值”。
说起来,老年大学的存在还真是“绝绝子”。表面上是给大爷大妈们一个闲暇的栖身地儿,骨子里却是县里培养群众幸福感、开展孝义文化教育、传承红色精神,直接上升到社会治理层面了。往家门口建老年大学,这操作,谁能不服?
热闹归热闹,事情真有这么简单?咱得看看背后的逻辑。有人拍手称快看多结合实际、多走群众路线,大爷大妈心里乐开花,不少年轻人也后悔没混进老年大学。但也有人背地里嘀咕这类活动是不是有点“形式大于内容”?有没有多少能解决老年人的现实问题?
现实里的爷爷奶奶,真闲得下来天天排练舞蹈、练笔写字的有多少?大部分老年人其实还在为买菜做饭、带孙子、跑医院、攒退休金操心。演出很美,奖杯拿得很潇洒,可更多角落里的银发族依然被家务拖着脚步,被现实捏得喘不过气。老年大学春季班火热收场到底能让多少人心里踏实?不是每个社区都有资源、有人力开班,农村偏远地区的老人们甚至连“老年大学是啥”都没听过。
更扎心的是,类似活动一举办,新闻媒体、机关单位齐刷刷宣传,好像“一夜之间,所有老人都圆满幸福了”。但真相呢?有多少老人还是被老来病魔、儿女冷漠困在孤独里?热闹的空中楼阁毕竟不能替家里的孤灯加热。这种“精神养老”要真落实到每家每户,总得有人往里添柴加火——单靠一场演出,恐怕改变不了什么。
就在大家以为这场“舞动银龄”要华丽落幕时,一个意外的环节来了——“光荣在党50年”纪念章颁发仪式。这不是一般的“发奖”,而是对无数默默奉献一生、为国家社会流血流汗的老同志们的一种真正致敬。你可能没注意到,舞台上那些满头银发、腰板依旧挺得笔直的老人,见证了百年风雨,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。有人打趣这是获奖还是“站台”?这一刻的郑重感和仪式感,就是给后辈上的一堂生动党课。
更让人动容的是,演出终曲的《往日时光》《世界赠予我的》,合唱声里透着些许沧桑,却又满是骄傲。那种“挥洒人生、付出无悔”的劲头,年轻人哪怕只copy一成,也足够体面地走一生。你说现在的老年人苦吗?人家活脱脱演绎了“老有所为”四字。现场展示的30幅书法作品,不声不响就把老年精神世界的厚重底色抖落出来you can you up,不能光会唠,得会折腾。啥叫“银发革命”,这就是啊!
咱再回望台下,有感动泪目的,有用老年大学当成“城乡融合、共建共享”范例说事的,也有已经变着法琢磨“自己老了去哪儿幸福”的中青年。大伙也开始觉悟了,精神养老不光是大妈们跳跳舞的专利,整个社会要从制度、资源分配,乃至人情冷暖上,真把“老有所乐”当回事。别小看这些银发大军,带起来的活力简直逆天——不服来战!
别光顾着感动,冷静一下。咱说句实话,现在这个局面就像一杯热茶,表面水波不兴,实则底下泡得正沸。“银发力量”种子撒得再美,能不能遍地开花?县里开得热闹,社区都能跟进么?资源能不能下沉?“家门口老年大学”建起来,大妈们真能天天笑呵呵逛去?有几个家里有一技之长的老头乐意天天登台表演,更多的是“门外看热闹”的冷板凳。
第二,老年教育与年轻人资源分配是一盘棋。光有庆典仪式,不代表现实中老人能顺利“融入主流文化”、享受社会福利。有的年轻人要加班996,有的老人却苦等子女陪伴,这代际之间,理解与鸿沟不见得因为一场演出就能抹平。这种城乡、社区、家庭三个层面的配合,比喊口号难多了。一有意外,比如疫情、突发疾病,原本像模像样的“银发团”一下就散了架,没人真能做到时时刻刻托底守护。
农村地区、边远县区的“老朋友”怎么看?市里的热闹和他们的距离有点远。本质问题不解决,类似演出多少还是“优等生家长会”的味道,最会“搞活动”的总能上台露脸,可大部分老人其实仍在幕后默默付出或者被忽略。等咱以后退休了,是靠晒书法作品出头,还是只能晒娃、晒菜头应付日子?答案,还得城市和乡村一起写。
说来说去,这“银发力量”真就等于全体幸福?你以为开个老年大学、办场演出,人人乐呵呵,精神养老升级一键到位?那真是想得美。甭管领导台上多夸奖,实打实的民生短板还多着咧。夸银发人“担当作为”,但你问问大爷们,物价没涨过,医院没排队过,带孙子没累过?花架子跟真日子,隔着一条银河。
再想想咱年轻的时候,谁不是口号喊得最长、日子过得最难?如今给咱爸妈的晚年添彩,真的靠几门兴趣班、几本练字帖就圆满了吗?不见得吧。你台面上彩的都给领导了,台下的汗水还得咱老百姓自己默默流。一场演出能叫世界大同,那我嘴都能笑到后脑勺。
“精神养老”重要,别变成了“作秀养老”。老年人需要的是“心头有火”,更要“锅里有饭”。真想让银发族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,最要紧的还是现实关怀到位、公共资源均衡、文化服务全覆盖。高高在上的鼓励很美,落到实处的支持才叫硬道理。
你说,一个县城老年大学的热闹演出,能不能真的给所有老人带来幸福?喝彩容易,改变难。是要“舞动银龄”还是“空中楼阁”?年轻人和老年人资源怎么分配才公平?老有所乐,到底是舞台上的掌声多,还是生活里的暖意多?你怎么看?欢迎评论区“吵起来”!
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