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以为房地产只是钢筋水泥的买卖?错了!这行背后藏着全国1.2亿人的饭碗——直接从业1012万,间接带动建筑、建材等行业7051万就业。更要命的是,房产财富每跌5%,相当于全国蒸发19万亿真金白银!最近的数据更扎心:2025年5月,70个大中城市里只有无锡、洛阳、南充3城二手房环比上涨,一线城市二手房价集体跌0.7%,广州更惨,同比跌了6.6%。这哪是房价下跌,分明是老百姓的钱袋子在"缩水"!
先看"四个取消":限购、限售、限价、普通/非普宅标准全废除,北京、上海这些大城市终于能自己决定楼市节奏了。再看"四个降低":公积金利率、首付比例(统一降到15%)、存量房贷利率、换房税费通通下调。北京一位房贷100万的业主,月供直接省了469元,25年能少还24万利息。还有"两个增加":全国要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,全用真金白银补偿;4万亿"白名单"信贷像及时雨,专门给合规房企输血,目前已经审批了2.23万亿。
创新政策更亮眼:政府用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,全国计划投4300亿,已经发了707亿,惠州一个城市就收储了127.5亿的烂尾地。上海更绝,直接收购存量商品房改造成租赁住房,比如漕河泾的江月路项目,原本是商办楼,改造成一居室后出租率高达94.7%,还发了全国首单"商改保"REITs,盘活了13.62亿资金。
数据打架得让人头疼。一方面,前5月新房销售额3.01万亿,同比降幅收窄到2.8%,上海新房还逆势涨了5.9%。可另一方面,二手房市场像掉进冰窟窿——深圳两个月挂牌量暴增1万套,业主们急得降价甩卖,结果成交量还是上不去。
更深层的问题是"信心崩了"。老百姓收入预期变差,都在观望:房价会不会继续跌?工作会不会丢?这种心态下,就算政策放宽,很多人还是不敢下手。就像青岛政协委员说的,现在买房全靠贷款,房价一跌就容易断供,不如试试"无杠杆交易"——公证机构当"钱袋子",房企"售新收旧",让想换房的人不用先卖再买,减少中间风险。
"先立后破"是关键:先试点现房销售,让购房者不用再赌期房;摸底全国闲置土地和烂尾楼,用专项债逐个"拆雷"。"好房子"战略更实在:新国标《住宅项目规范》强制要求质量升级,老房子改造也纳入城市更新,北京、上海很多小区加装了电梯、翻新了外立面,房价跟着悄悄回血。房企也在转型,从单纯盖楼的"开发商"变成提供物业服务、智能家居的"服务商",没技术、没资金的小公司,以后可能连入场券都拿不到。
专家赵燕菁的观点很有道理:房地产现在最缺的是流动性,就像人不能缺血,得先让市场转起来,不然资产冻结会引发系统性风险。但也不能盲目刺激房价,单纯涨价就是走老路,老百姓又要背一身债。青岛的提案就很务实:把45㎡以下的家庭纳入保障房,让真正需要住的人有兜底,而不是让所有人都挤在商品房市场里拼刺刀。
现在最大的矛盾,是政策力度和效果之间的"时差"。广州6月全面取消限购限售,政策够猛,但6-8月是传统淡季,市场反应可能要等秋天才看得清。破局的关键有两个:一是钱要到位,4万亿"白名单"信贷得加快发,别让房企等着米下锅;二是模式要复制,杭州、上海通过产业升级和土地优化稳住了楼市,这种"产业+土地"的组合拳,能不能在全国推开?
房地产这盘棋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政策"组合拳"已经出了,但市场信心的修复还需要时间。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与其纠结房价涨跌,不如想想:如果真要买房,是选老破小赌拆迁,还是选新房看质量?如果要卖房,是咬牙降价求套现,还是再等等政策红利?你觉得接下来楼市会怎么走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,一起当个"楼市明白人"!
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