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也配?”拿了以色列国籍如何?会说希伯来语又如何?等伊朗的导弹砸到头上了,巴勒斯坦的润人才明白,大难临头,以色列人的眼里的自己,合着连避难所都没资格进。
最近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闹得挺大,大家可能都在手机上刷到过导弹划破以色列夜空、警报声大作的画面。而我则在卡塔尔媒体“半岛电视台”上注意到了一则耐人寻味的新闻:一些在以色列境内生活的巴勒斯坦人,虽尽管拥有以色列国籍,但在以色列社会上仍被视作“劣等公民”,“巴勒斯坦来的达利特”。一出了事就被“以色列本地婆罗门”拒之门外,以色列人能进的防空洞,就是不让他们进。
这事得从以色列北部城市阿卡说起。这两天从伊朗袭来的导弹几乎是刷爆了以色列全境,阿卡自然无法幸免。现年29岁的拉希德既是一个29岁的离异母亲,也是一个巴勒斯坦裔以色列人。
在空袭警报拉响之后,社区周围犹太人居民楼的以色列犹太人都往避难所跑,但当住在同一栋楼的拉希德刚拉着她5岁的女儿冲到避难所门口,哀求着想要进去的时候,却被她的以色列邻居用希伯来语怼了一句:“你也配?”(Not for you),然后这对娘俩就被喂人吃了闭门羹。
后来和“半岛电视台”的记者回忆起这件事情,拉希德是这么说的:
“空袭到来时我非常害怕,但我必须故作镇定,因为我还得顾着我女儿。我用阿拉伯语轻声细语地鼓励她跟着我们冲向避难所,而这时其他邻居也从楼上下来了。当我们母女俩到了避难所门口,一名以色列邻居听到我说阿拉伯语之后,直接就拦着不让我们进,还当着我们的面把门给关了。我惊呆了,不断地和他解释:‘我会说一口流利的希伯来语的。’但那人只是轻蔑地看着我,然后冷冷地回了句:‘你也配?’”
这事在以色列绝非个例。现年33岁的达布杜布也是个以色列裔巴勒斯坦人,住在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,平时靠修手机混口饭吃。他的处境比拉希德更惨,海法的空袭警报拉响时他急着关店往避难所跑,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门被反锁了。他敲啊、喊啊,门里头一点动静没有,最后达布杜布只能躲在停车场听天由命。等最后空袭完了,硝烟散了,避难所的门开了,从走里头出来的,都是他的以色列犹太人邻居。
以色列从来就不是一个平等的国家,另类的种姓制度在这片孽生着恶之花的土地上肆意绽放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你管以色列人叫“说希伯来语的印度人”也是合适的。以色列有65条法律明里暗里歧视非犹太裔的以色列公民,尤其是巴勒斯坦人。2018年,以色列还搞了个《国家法》,直接宣布“以色列是犹太民族的国家”,相当于从法律层面固化了其他族裔公民的低种姓甚至是达利特地位。
举个例子,以色列给巴勒斯坦裔住的社区,70%的房子都没有合格的避难所。而在犹太社区,这个数字仅有25%。在一些杂居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“混合城市”里,很多老房子都是没许可也没避难所的,而新盖的避难所只会提供给那些“新居民”——说白了也就是犹太人中的中产阶级。
虽然内塔尼亚胡总喜欢在电视上鬼扯些诸如“伊朗的导弹不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”之类的鬼话,可现实是,巴勒斯坦裔以色列人被炸死了,以色列的新闻里连提都不提;巴勒斯坦裔青年发个表情就被以色列警察带走,而以色列犹太人网民在网上发表各种激进言论却没人管。
这就是巴勒斯坦润人的悲催之处。就算好不容易跑到以色列给人家当了顺民、费劲千辛万苦拿了“良民证”(以色列国籍),还会说犹太人太君的家乡话——甚至比犹太人太君说得都溜,但是达利特终究是达利特,你当了达利特领班在婆罗门眼里照样是达利特。
说白了,以色列人所谓的“公民权”对巴勒斯坦人来说,不过就是张纸。没事的时候拿你来擦嘴、擦手,出事了就拿你擦屁股;平时让你当廉价劳动力,打仗的时候连个避难所都不让你进。
鬼子都是怎么对待汉奸,别人不熟我们中国人还能不熟吗?我觉得拉希德和达布杜布都算走运的了,他们的犹太人邻居只是不让他们进避难所,而不是直接掏出枪来把他们当成细作当场放倒。我又想起了美国电影《内战》里的那个名场面,稍微改一改用在这里也挺合适的:
“我也是以色列人,我也可以讲希伯来语,我也可以爱以色列。”
“哦?那你是哪一种以色列人?你从哪儿来的?”
“加沙……”
“那就是巴勒斯坦人咯?”
“砰!巴勒斯坦人!”
股市怎么加杠杆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